家庭聚会






疫情后的校园像退了潮的沙滩,华人师生散落得七零八落。出身于工程院的我一向视这里为自己的家,尤其是计算机科学系。不过这几年陆陆续续,最后几个中国博士生毕业时,连导师也拎着公文包跳槽去了澳门大学。临走前他拍了拍我肩膀,那眼神分明在说"你这博士读得跟玩似的"——确实,我好像上了两年还不知道我要研究什么呢。反正也是不着调地上的。
现在的我就是一个在白天的岗位上躺平,晚上看看自己的小公司赚点外快的节奏。
说实话,其实我也无所谓,本来上学对我这个学校里面的职工来说就是免费的上着玩的。白天我就在IT办公室指挥指挥,晚上经营着我自己创立的小公司
直到今年,学校突然来了几个新华人教授,冷清了好几年的圈子终于又热闹起来。于是,久违的聚会活动又让我操办起来了。不过现在不同的是,原来几乎都是学生,现在以老师为主。
说实话,一群搞理科和经济的,真不是做饭的料。包饺子的时候,有人擀皮擀得奇形怪状,有人捏出来的饺子能开十八个褶,活像学术会议上那些花里胡哨但没啥用的图表。直到工程院院长和商院的大佬陆续叨来,看到我们的杰作之后,忍不住了,蜷起袖子,亲自下场接手,场面才终于像了点样子。
不过我也没闲着,除了包饺子,其他的饭菜我都已经提前准备好了。调馅、煮饺子、摆盘。虽然成品卖相一般,但至少能供给是多口子的胃口,我已经很骄傲了。
最搞笑的是,大家吃得最欢的,居然是我从Costco买的烤鸭。扔进空气炸锅热一下,配上甜面酱、黄瓜丝和细葱,卷饼一包,竟然吃出了点北京味儿。尤其拿春饼夹着,感觉一下子就回家了。还没等我来得及照相呢,鸭子已经没了一半儿……
当然,饭后免不了一通寒暄,有人聊科研、有人讲移民、当然孩子们则不管那套,坐在地上打牌。大家玩的高兴起来,两个人开车回家,把自己家里卡拉OK端了过来。刹那间,大家都开始抢话筒。不过这里大部分人都上了些年纪的人了,翻出来的乐谱都是黄河大合唱之类的。我当时觉得我应该来一段智取威虎山,要不然压不住场子。
也许,这就是我还赖在这所学校的原因吧——不是为了科研,也不是为了什么title,而是为了在这些散落在异乡角落里的华人面孔之间,搭起一张张暂时但温暖的餐桌。哪怕退了潮,沙滩上还是有脚印的。
下一场聚会,不知道又该是谁来擀皮儿了。
For the best experience view this post on Liketu
读出了些独在异乡为异客,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感觉呢,哈哈💯
不对,异乡也是家乡🔥🔥挺不错的聚会,下次应该会有更多精英华人🤗
异乡人也得有些烟火气不是?落叶前还可以再漂泊些日子😀
这场饺子宴,包的是异乡的暖啊。不过饺子的形状看着也挺成功的了
哈哈,主要是一群天津、青岛的北方人。有点栽面🤣
酷哥,好久不见,甚是想念。我是三年不写了,才回来半年🤭
好久不见!
你是三年不写,我是才回来三天。异曲同工🤜🤛
哇!好温馨的场面!
谢谢大佬。难得能凑到那么多的华人一起参加聚会